找到相关内容3664篇,用时3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随之心生欢喜,称为随喜。《法华经.随喜功德品》载,听闻经典而随喜,次次累积,功德至大。《大智度论》则谓,随喜者的功德,胜于行善者本人。又随己所喜,亦称随喜,如布施时,富者施金帛,贫者施水草,各随所喜,...维持正法的意思。传说佛陀派请四大声闻、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。 又梵天、帝释天、四天王、十二神将、二十八部众等善神听闻佛陀说法后,皆誓愿护持佛法,此等诸神总称为护法神,或称护法善神。 此外,人世间的帝王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

    的表现都特别满意,并给予过他很多赞叹与奖励,同时对他寄予了厚望。   堪布虽然在十八岁之前就听闻过晋美彭措法王及喇荣的盛名,然而当时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。十八岁那年,寺院派他到东嘎寺学习,由于机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477173.html
  • 佛、道‘修道主题’之关系

    夜叉,色貌青黑,眼赤如血,狗牙上出,头发悉竖,火从口出,来诣宫门,口自宣言,谁欲闻法,我当为说。王闻是语,喜不自胜,躬自出迎,前为作礼,敷施高座,请令就坐,即集群僚,前后围绕,欲得听闻。尔时夜叉复告王曰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41077220.html
  • 映照安史之乱的唐代民间弥勒信仰实物

    专心覩史多宫,念慈氏菩萨,愿得生彼,恭敬供养,受《瑜伽师地论》,听闻妙法,成就通慧。还来下生,教化此人,令修胜行,舍诸恶业,及广宣诸法,利安一切。于是礼十方佛,正念而坐,注心慈氏,无复异缘。于心想中,...

    张子开 张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678537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

    ;或“实证”的意思。因为唯心净土,亦即法性真土,乃是真智所照之境,是诸法实相,非听闻学解的“了知”、“了解”所能到达。所以,这句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7.html
  • 唐宋佛教文人的风采

    便愤懑郁悲,如此,与蚊虻争秽壤于积蒿之间,又有何不同?”   良久,韩愈问大颠禅师说:“禅师还有指示吗?”   禅师说:“去尔欲,诚尔心,宁尔神,尽尔性,穷物之理,极天之命,然后再来听闻佛法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578596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般若法门生起净信。或许正是因为般若法门的信仰如此不易,所以深信功德便十分希有难得。 如何奉持般若法门 对于甚深的般若法门,人们听闻受持之后,很容易产生执著。那么,如何才能奉持般若法门呢? 经中,须菩提...假相宛然。认识缘起有而自性空,自性空而不坏假相,这就是中道正观。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:对待一切的一切,乃至无比尊贵的般若经教,我们都应作如是观。 无住生心 禅宗的六祖惠能,由听闻《金刚经》的“应无所住,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是什么呢?就是讲的般若,就是由般若智慧的光辉证得菩提。整个中观,整个中国的三论宗都是讲的这个内容,要修般若,而这个般若有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、实相般若。文字般若就是读经论,听闻正法,语言就是文字嘛,你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

    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如吕温《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》所说的“大师德因感著,道以证光,远近聆风,归依载路”[7],由于承远弘化群生的德声远播,身居庐山的法照已有所听闻,再加上承远也专弘弥陀净土之教,与法照自己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35178897.html
  • 解读形象,聆听理想——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

    骄慢自 大,更无有比。佛知其意,寻自变身,化作乾达婆王,将天乐神般遮尸弃,其数七千, 各个执琉璃琴,侍卫左右。善巧便自取一弦之琴,而弹鼓之,能出七种音,声声有二十 一解,弹鼓合节,甚可听闻,能令众人欢乐...

    王宁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478980.html